竖窑(亦称立窑,瓶子窑)是用来锻烧耐火原料及石灰的窑炉。
(1)竖窑分类方法:一般可按锻烧物料种类和使用燃料的不同进行分类,也可按送风方式和机械化水平不同进行分类。
1)按锻烧物料种类不同可分为:
粘土竖窑(锻烧温度1300〜1400℃)
白云石竖窑(煅烧温度1600〜1650℃)
石灰竖窑(煅烧温度1200〜1300℃)
镁石竖窑(煅烧温度1600〜1650℃)
高铝竖窑(煅烧温度1450〜1650℃)
2)按使用燃料种类可分为:
固体燃料竖窑(以焦炭、无烟煤为燃料)
液体燃料竖窑(以重油为燃料)
气体燃料竖窑(焦炉煤气、混合煤气、天然气)
3)按送风方式不同可分为:
强制通风竖窑:采用鼓风机将空气鼓入窑内,强化锻烧过程。
自然通风竖窑:窑内气体流动主要靠竖筒本身的自然抽力进行操作。
4)按机械化程度不同可分为:
人工加料竖窑;机械化竖窑,从加料到出料完全机械化。
(2)竖窑的优点:设备简单、投资少、单位成品所消耗的燃料少、成本低、单位容积利用系数大、设备本身占地面积小等。缺点:窑内温度分布不均匀,因此容易产生欠烧和过烧品;使用焦炭或无烟煤作燃料时,灰分污染产品;对入窑的原料块度有一定的限制,碎料(<30mm)不能用在竖窑锻烧,造成了资源的浪费,而且竖窑的生产能力也较小,劳动条件较差。
从竖窑的发展来看,最初是人工操作,自然通风,定时加出料。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,为提高产量、质量、改善劳动条件、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燃料消耗,逐步实现了机械化通风、机械化加料和出料、水冷炉壁、密闭装置等类型的机械化竖窑,使竖窑不断改进,以适应生产的现代化。
(1)竖窑的结构:窑体、加料装置、密封装置、汽化冷却装置、卸料装置及通风装置等。
(2)窑体的形状:对物料在窑内的运动和气流在窑内的分布无疑都有重要影响。保证窑内物料的均匀下沉和顺行,并使气流沿窑截面均匀分布,是对竖窑体形状的基本要求,其形状大致有以下几种:
1)直筒形:即上下内径相同的圆筒形,这种类型适用于煅烧各种耐火原料。这种竖窑结构简单、坚固,有利于物料顺行和均匀下沉,且砌筑方便。但物料在窑内自上而下运动时,一旦烧结,体积便会收缩,使其与窑壁间形成环形缝隙,造成窑周边的阻力比窑中间的要小;同时,物料在贴近窑衬处的堆积密度也较中部疏松,从而使竖窑同一断面通风不均,以致物料煅烧不均。
2)锻烧带内径收缩的圆筒形竖窑:为克服上述缺点,可将煅烧带内径略加收缩,这样可减少物料与窑壁之间的缝隙,从而使气体沿窑截面较为均匀分布。对使用汽化冷却炉壁的竖窑,还可使周边物料在下沉过程中有可能向内翻动,从而改善物料的煅烧条件,减少欠烧品。
3)哑铃形竖窑:为了扩大窑的容积,常采用预热带和冷却带扩大的哑铃形截面。
4)矩形竖窑:以重油与煤气为燃料的竖窑。由于圆形截面受火焰穿透深度的限制,窑容积不能太大。因此,设计大容积重油、煤气和外火箱竖窑时,需采用矩形截面,其容积范围:白云石、镁石、粘土及高铝原料竖窑,容积都大于50m3;石灰竖窑容积大于100m3。
(1)原料在竖窑内需历经三带:预热带、煅烧带、冷却带。
(2)在预热带的原料借助于烟气的热量进行预热;在煆烧带的原料借助于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进行煅烧;在冷却带已煅烧好的原料与鼓入的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,原料被冷却,而空气被加热后进入煅烧带供助燃用。由于在预热带和冷却带按逆流方式进行热交换,热量得到较好利用。因此,竖窑与其它类型窑比较,有较高的热效率。原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有重要意义,如果停留时间短,就会影响煅烧质量;停留时间过长,将使窑的产量降低,热耗增加,有时也会影响产品质量。因此,原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必须与窑内传热情况相配合。如能适当提高锻烧温度,加大气流速度,减少原料块度等,均可加速传热速率,缩短原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,提高窑的产量。